白羽肉鸡,全称白羽快大型肉鸡,属于进口品种。
最大的特点是,长得快。
20世纪初,欧美鸡肉消费需求增加,商业化养禽兴起,出现大量肉鸡育种和生产企业。
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加速了肉鸡的进化。
此后百余年间,白羽肉鸡长得越来越快,长出更多的肉,产下更多的蛋。
42天龄的白羽肉鸡体重从1957年的1斤左右增加到目前的5斤以上,成年后可以长到8-10斤!
而他们的祖宗——红原鸡,即便成年了也只能长到2斤左右。
图源:《“吃鸡自由”科学简史》
更厚的鸡胸肉、更粗的腿……他们进化成了完美的“造肉机器”。
我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的白羽肉鸡,并在国内逐步形成占据肉鸡半壁江山的规模产业。
但我们绝大多数人没什么机会看见一只活蹦乱跳的白羽肉鸡。
因为他们通常被圈养在封闭的鸡舍里,出栏后会被做成分割肉,以冻鸡肉,或者快餐食品出现在我们面前。
图源:AI合成
然而,大多数人认知中的鸡,大概长这样:
五颜六色,花里胡哨;乡野村头,上蹿下跳……
视频来源:网络
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对中华土鸡的原始记忆。
他们,正是爸妈爷奶门口中的“家乡的记忆、儿时的味道”。
煲汤浓郁、水滚脆爽、清蒸滑嫩、煎炒Q弹……好吃,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土生土长,历经世代长期户外“锻炼”,中华土鸡也有更强的抵抗力和适应性。
但相对于“肌肉型”白羽肉鸡,他们的劣势也显而易见——长得太慢、个头太小。
图源:AI合成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规模化的中华土鸡养殖逐步发展,并在中华土鸡中针对性地引入外部肉鸡血缘,通过杂交选育,扬长避短。
尽可能保留风味口感的同时,他们可以长得更快、更大、更节省粮食。
目前,企业陆续加入科研战队,逐步成为中华土鸡的育种主力,并推出更匹配市场需求的肉鸡配套系。
如今,丰富多样的中华土鸡产品不仅为“吃肉”而存在,更是为了我们能“吃好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