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互联网行业就是平地起高楼,从线上颠覆线下,从过去的经历看是正确的,互联网颠覆了新闻、资讯、信息的制造和传播,也颠覆了娱乐行业,但这些都是“轻”的行业,国民经济中“重”的行业,不是用来颠覆的。
未来,整个社会将被互联网连接为一个整体,互联网成为社会这个有机体的大脑与神经中枢,其他方面反而变成它的肌体与末梢。一切事物或多或少都要经历一个从碎片化到重构的过程,这大概就是“互联网+”的全部内涵。
“互联网+”是个未完成的公式,“+”后面的想象空间无比巨大。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也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和手段,不是颠覆,而是将传统产业的优势充分凸显和发掘出来。
“互联网+”既是加法,更是乘法。“互联网+”不仅是在现行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管理层面量的累积,更是一种科学地驾驭技术、利用技术基础上的提速、提质、提效,是对新事物的辩证趋利避害,是利用新技术的全方位创新,“互联网+”必将为企业转型升级赢得新的窗口和机遇。
“互联网+”不是一个标签,也并非想加就能加的。“互联网+”,加什么?人们很容易想到科技、经济、社会和管理层面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可加工业、加农业、加服务业,也可以用在任何想象得到的地方。其价值是以互联网为骨干,通过它来实现以往实现不了的,但是现在可以实现并带来更好效益的地方。
“互联网+”即是一个发展战略级的概念,又像是生态学上的发展规律或者总纲。前者用于指导当前全行业的升级与转型,后者则以此来定义互联网的发展规律,是对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全部基于互联网发展各行业的概括。而无论人们对“互联网+”有什么样的解读,最终“互联网+”要解决的是服务于人,因为“互联网+”要解决的是倒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对于“互联网+”而言,从人的角度上看“互联网+”要加什么?首先,“互联网+人”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惯,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其次,“互联网+物”,让人们通过互联网来控制万物,甚至是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互联网不是什么都能“+”的,或者说互联网也许可以改造一切,但并不是说可以完全改造传统企业,而是说对某些行业来说,可能只能改造其业务流程中的某些环节。它并不能完全改造传统企业,也不一定能给传统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有时甚至是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