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幼儿园园长被称为“园长妈妈”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亲切的称呼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儿童心目中一种温暖的依赖与信任。我在2010年成为一名正职园长时,初始也是经历了一个从“龚老师”到“园长妈妈”的转变,起初的我有些不知所措,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称呼逐渐让我感受到深厚的情感纽带。在孩子们的眼中,“园长妈妈”像一个亲密的家人,他们热切期待着这份联系,恣意绽放出纯真而美好的情感。
开学时,一位兴奋的小朋友对我说:“我们的教室就在园长妈妈的旁边!”这番话让我心中一阵暖流。它传达着孩子们渴望更多接触我的期待,而在教师节时,几个小朋友持着“小记者证”来到我的办公室,兴奋而又好奇地询问我一天的所见所闻。孩子们关注我的爱好、我的生活,甚至还有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礼物,这种亲密的互动令我深感欣慰。孩子们的招呼声响亮而温暖:“园长妈妈好!”这不仅是一种叫法,更是一种默契的交往方式。
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我发现他们对于称谓有不同的理解。在小班时,孩子们对我的身份并不完全理解,他们拒绝我关心时会说:“我不要园长妈妈,我要自己的妈妈。”而随着他们的成长,尤其到了大班,他们渐渐熟悉我这个身份,理解“园长妈妈”的含义。”去年,在与一位小朋友的聊天中,我试探性地问:“我姓什么?”结果得到的回答竟然是:“姓园!”令大家忍俊不禁。我不禁思考,这样的称谓,实际上更多是表达他们心中对幼儿园生活的归属感。
那次有趣的交流令我了解到,尽管在孩子的眼中“园长妈妈”是个亲和的称呼,但它实际上是一种象征,表现出的更多是对幼儿园这个共同体的认同。与我熟识的老阶层孩子们已经开始用“龚老师”而不是“园长妈妈”来称呼我,这一变化标志着他们与我之间相互理解的加深,开始分享起对个人身份的认知。
许多宝贵的瞬间仍在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与孩子们探索关于“园长妈妈”的意义,帮助他们建立与家长、老师以及其他幼儿园职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情感联系将不断深化。
而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教育职业中,除了我,还有许多如保健老师、门卫阿叔等教育工作者扮演着多元化的角色。每一个职称背后都带着独特的关怀与责任。让我倍感欣慰的是,孩子们在这一段成长旅程中,是通过对称谓的深入理解,逐步认识与他人之间的纽带。这份纯真而热忱的情感,正是孩子们纯洁心灵的写照。我坚信,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彼此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为每一个称谓赋予了温度与意义。
在这段温暖的旅程中,我向自己承诺,将继续秉持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责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园长妈妈”的关怀下茁壮成长。面对未来,我期待与更多孩子们分享美好,创造更值得珍惜的瞬间。每一次的交流与互动,都是心灵深处最真挚的回响,期待孩子们在我的陪伴下,勇敢探索属于他们的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