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关:激素叛乱—— 代谢系统的蝴蝶效应
1、胰岛素罢工
过度节食,减下去的体重中脂肪较少,而以肌肉为主。肌肉流失后,血糖无处可去,血糖升高迫使胰腺β细胞超负荷分泌胰岛素以降低血糖,胰腺被迫超负荷工作,分泌大量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但血糖骤降后可能引发低血糖反应,导致身体产生“虚假饥饿信号”刺激进食。最终细胞对胰岛素信号“已读不回”,形成 “吃得多饿得快” 的怪圈。
2、瘦素 “失联”
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原本是“饱腹信号弹”,但快速减脂会让瘦素水平暴跌,导致大脑误判为“饥荒”,不仅疯狂催你吃,还会因身体启动了节能模式,偷偷关掉部分代谢阀门。
3、压力激素 “趁火打劫”
节食(尤其碳水不足)时,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促使肾上腺持续分泌皮质醇以维持血糖稳定。皮质醇持续分泌会优先把脂肪囤积在腹部,同时引发代谢功能障碍(血糖异常、血脂紊乱等)、内分泌紊乱(女性月经失调、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疲劳水肿,堪称 “减肥界的 PUA 大师”。
第三关:行为反噬—— 越克制越失控
1、代谢灵活性丧失
过度节食,使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抑制神经细胞线粒体活性,降低线粒体总产能效率。导致线粒体“忘记” 如何燃烧脂肪,就像燃油车强行改电动车却忘了装充电口,已经吃得很少了,减肥效果却甚差。
2、营养缺口陷阱
蛋白质通过延缓胃排空、调节关键激素(饥饿素、胆囊收缩素等)、高食物热效应等多重生理机制增强饱腹感,有效控制食欲与进食量。但过度节食,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身体需要吃更多的热量才能触发饱腹信号,相当于给胃装了个“无底洞” 滤镜。
3、心理补偿机制
长期饥饿,体内血糖水平降低,大脑会强化对快速供能食物的渴求,形成对高糖高脂混合物的依赖循环,导致节食者更易出现暴食高热量食物的行为。节食减肥者最终往往在深夜对着外卖软件上演“理智与情感” 的搏斗。
通关秘籍:科学减重的黄金法则
“211 饮食法”
每餐2 拳蔬菜 + 1 拳蛋白质 + 1 拳粗粮,既能吃饱又能稳定血糖
吃饭顺序术
先喝汤、随后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
代谢保护
每周2-3 次力量训练,保住肌肉就是保住 “燃脂引擎”
参考文献:
【1】译者:王寅军.《我们为什么吃(太多):食欲的新科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3:45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